从憋屈的甲方到切割丝之王
从憋屈的甲方到切割丝之王
本文字数:1820丨预计阅读时间:4分钟2秒
博德高科研发人员正在检测切割丝的抗拉强度
来源:宁波日报
作者:张燕
冠军企业: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
公司总裁万林辉无心欣赏德国美因河的美景。博德高科三年来的韬光养晦,成败在此一举。而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跟着董事长赴德,与这家名叫贝肯霍夫的切割丝生产企业谈判。
虽然谈判持续到凌晨两点,好在,这场4年前的谈判,结果是令人满意的。如果不是当初认定目标后的坚持,可能成就不了今天的博德高科:每天约10万公里长的切割丝分别产自宁波和德国、越南的工厂;全球40%的切割丝来源于“博德”。
直径为头发丝六分之一的精密金属丝,通上电后能变得锋利无比,用于制作各种精密模具和精密零部件,这细丝就是切割丝。在切割丝行业,德国贝肯霍夫是泰斗,130年前,是它研发出切割丝,开启机械化精密制作时代;此后,贝肯霍夫又率先研发出镀层切割丝,它能实现比黄铜丝更快速和更精密切割。就是这样一家企业,被博德高科盯上,这一盯足有3年。
2012年,万林辉将这一年称为博德高科的“低光”时刻。“虽然每月切割丝的产量有四五百吨,占到国内市场的近两成,但产品以低端的黄铜丝为主,利润微薄。”更为严峻的是,这时候国际上一种更为高端的镀层切割丝已被研发出来,如果固步自封,未来之路必将越走越窄。
这一年,集团请来了IBM咨询团队,为博德高科的企业发展提供战略规划,定下目标——要做一个引领行业发展的一流企业。这就要求博德高科要对标国际先进企业,完成自我革命,重塑企业生产力:一方面进行生产技术改造,提升产能与生产技术水平;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,持续提升研发能力,掌握前沿科技产品,满足市场高端需求。
“2012年时,企业设备资产为2000多万元,接下来的3年,每年投入三四千万元用于改造。”“有目标、有信心、有行动,上下一心搞改革。”万林辉说,这是考验企业管理水平的时刻,300多名员工主动加班加点,3年下来,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,博德高科的切割丝月产能达到1200吨,增长200%。设备增加及更新提升了产能,却无须增加一名一线员工,人均效益大幅提升。
博德高科加大研发投入、持续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,积极整合全球智慧与资源。2012年,博德高科将目光瞄准了两家国外企业。
志高者,不以万里为远。2014年,博德高科董事长谢识才带领谈判团队开始频繁与这两家企业接触,寻求合作,最终将目标确定为贝肯霍夫。然而进展并不顺利。德国人对中国企业缺乏了解,他们的研发团队认为博德高科是来偷技术的。更大的阻力,来自工会。德方企业工会要求博德高科收购后不能裁员。谈判的状况往往是这样的:之前双方说得好好的,签约时德方企业又要求新增条款。“好几次谈着谈着就谈崩了。”博德高科谈判团队第一次感到做“甲方”做得这么憋屈,可回国后不久,中介方又传来消息,说有继续谈的希望。
既然对中国企业不了解,就让他们来看看。2015年6月,博德高科邀请贝肯霍夫企业及工会代表来到位于宁波的总部,同时带他们参观了宁波博物馆以及杭州、上海等城市。
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;再加上中国的日新月异和博德高科的快速发展,让德方改变了看法,他们认为博德高科是有诚意且有价值的战略合作者;后续的谈判中,在技术、管理、品牌与市场协同方面达成一致,终于使收购尘埃落定。
2015年9月,博德高科正式收购贝肯霍夫,通过中德双方协同研发等方式,将切割丝直径从0.33毫米提升为0.015毫米,并实现切割丝表面处理工艺优化,将切割丝的精度提高到微米级。目前,博德高科拥有122项专利,行业内专利数量最多,并成为全国切割丝制造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。
德国贝肯霍夫工会在2017年获得“德国联邦工会奖”。贝肯霍夫公司首席执行官Sven Koboecken先生表示:“博德高科令人尊重,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。”
【记者手记】
高起点的战略规划为博德高科布下两步棋:自我革新通过生产技术改造让企业“强”起来;加大研发投入,并购行业泰斗强强联合,持续提升技术水平。在“蚂蚁吞象”的并购过程中,因为不同文化和企业管理理念,博德高科成了“憋屈的甲方”。如何顺利“吞象”,博德高科关键一招是与对方加强沟通,这种沟通并非指谈判的“硬”沟通,而是邀请对方来宁波,理解企业,看到并购的诚意,并且让对方看到发展的未来。在这一过程中,认准目标、坚定信心、切实行动,是任何时候、任何事情都适用的法则。